[從神經心理學看父母對子女的教養-重溫懷仁父母心課程(黃素娟老師)]

第一次上黃老師的課是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恐怕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後來,我們持續請黃老師上第二期、第三期、...,不過,每期上課的間隔變成了每兩周、每個月、每兩個月上課,這個課程,我們持續了約兩年的時間。

這兩年跟著黃老師學習的感受很難用一言一語形容,但我想當我們那個團體結束並沒有繼續的時候,每個人是帶著更多的覺察、自信、好奇、不批判的繼續我們的教養之路,就算是有疑惑、苦惱,我們還有一群一同成長的媽媽朋友們得以相互扶持,分享教養撇步,互相給予建議。

時隔五年,在這一路的教養孩子過程中,常常都用到上課的內容去看待孩子關係,去處理孩子的問題,真的覺得當初上這門課的幫助好大,也還好小孩還小就接觸到這些方法,在教養的路上輕鬆許多。所以,我們也鼓勵啟心的家長一同參加,還好及時報名,搶下最後五個名額,還有好多人在排候補呢!!!

第一堂課,黃老師把未來八周要談的方向做了說明,並且了解家長參加的期待。

以下,我簡單的將黃老師第一堂課程重點摘錄下來,但文字內容加上我的理解,真是不足以呈現老師上課時的唱作俱佳,上課還是最能理解老師要說甚麼的方式了!!!

*父母到底該不該教孩子? 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無庸置疑的, 是應該教的,但問題在於"如何教"。在管教中,首先,很重要的是"聆聽"孩子,包括"語言+非語言"的表達。
>其實,在平常人的溝通中,有80%以上是藉由非語言的方式來進行表達,而不會言語表達的學齡前兒童更是仰賴非語言的溝通,會觀察大人的表情、語調、聲音、眼神...等,所以,需要聽懂孩子的表達,看懂孩子的行為背後的意義,想要的是什麼,而對她們來說這個行為表現出來的想要,最重要的反映出她們的內在需要是什麼? 因為往往"不是孩子不乖,而是父母不懂"(老師推薦的書: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0136?loc=P_asb_001);這是我們第一堂課回家要做的功課。

*管教是在不傷人和控制情緒下為之;情緒控制除了是做為父母的身教之外,也是作為協助孩子控制情緒的基礎。大人當然也會有情緒,但可以學習自我照顧的方式,像是深呼吸或是視情況離開引發情緒的刺激物、找人接手等方式讓情緒穩定下來。

*黃老師的課主要是從兩個方向來談:
1.神經生理學:大腦構造、氣質、基因
>大腦左腦掌管"語言、秩序、規則、邏輯"和右腦掌管"非語言、經驗、情感",而越小的孩子越仰賴右腦,而漸漸長大的孩子會越來越會用語言的方式表達。
**低路:為了生存,大腦於腦幹處演化邊緣系統,即人在遇到一些危險時會有防衛或是反射動作,會釋放腎上腺素和壓力賀爾蒙,準備"攻、逃、呆",這得以確保人類可安全生存繁衍。
**高路:係指狀態為具有判斷力、控制力、道德感、同理心、和覺察。
但由低路到高路,需要自我照顧,練習調整情緒。

2.關係:主要會從依附關係來談親子關係;親子之間的連結-決裂-修復。

‪#‎懷仁‬ ‪#‎父母心‬ ‪#‎黃素娟‬ ‪#‎神經心理學‬ ‪#‎管教‬ ‪#‎高路‬ ‪#‎低路‬ ‪#‎溝通‬ ‪#‎修復‬ ‪#‎啟心‬ ‪#‎蒙特梭利‬ ‪#‎實驗教育‬ ‪#‎國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spiring 的頭像
    Inspiring

    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 Inspiring Montessori Education

    Inspir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