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IDO班,小小孩會知道杯子如果不放好,不注意的時候,掉到地上有可能是會破的、會怎麼破,而水也會灑滿一地。接著,小小孩也會看到大人如何清理碎玻璃,如何使用工具清理,小掃把的擺放位置、抹布的擺放位置。剛開始,小小孩可能只是看著大人做完所有的動作,包括去拿掃把,清理,倒進垃圾桶,確定碎玻璃都清潔乾淨之後,再來用抹布把水擦掉的過程,但是看了幾次之後,孩子會知道要怎麼做,而且多數的孩子是喜歡幫忙的,可能會幫忙拿掃把、抹布等。
雖然在能力上,小小孩的完成度不如大人高,也可能會很快的轉移注意力走掉,但久而久之,這些所看到的,所經驗到的,都會像海綿一樣吸收在孩子的內心裏面。
不光是打破玻璃杯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會看到或注意到教室內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也同樣會吸收到處理碎玻璃的做法。
當玻璃杯打破了,或許老師內心會先一驚,請打破玻璃的小孩站到安全但還是可以看到老師如何處理的地方。
蒙特梭利老師會很平靜看待這些事情,且真正的蒙特梭利老師心裡會想:"太好了,這樣我就可以教他怎麼樣處理打破玻璃杯的碎片和整理收拾"。
面對0-3的孩子時,老師會做得很慢,示範給孩子看,就如同在教室內示範工作的操作一樣。
把玻璃杯打破,其實是件平常很容易會發生的事情。蒙特梭利強調要提供給孩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真實物品,而一般家庭平常喝水多是使用玻璃杯,所以,在NIDO的環境中,也會提供玻璃杯,但是是小孩用的尺寸。如果,孩子沒有使用真實物品的機會,要如何教導孩子面對真實的生活呢?
蒙特梭利的教育是朝著要協助孩子獨立成為一個個人的方向著手,但這當中需要大人的引導與幫助。
但事情如果沒有任何機會發生,例如,如果使用的是塑膠的餐具、大人很快的清掃完畢,小孩要如何學習? 如何能有機會學習到? 如何學習獨立?
在小學的教室中,孩子們身體與心理發展的較學齡前更為成熟,可以做的事情,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比以前更多了,和學齡前不同的是更重視朋友與人際關係,也因此,在混齡的環境中,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有很多機會學習到如何去想/判斷別人可能會怎麼想、去同理別人的心情、去控制自己不說讓別人不舒服的話、在玩遊戲的時候,控制自己的力道、去從判斷公平中,建立道德感,去發現自己做的事情會對別人如何造成影響。
這些都需要真實的體驗當中,一次一次不斷的讓孩子了解,站在別人的角度想,當事情發生時,別人把感受說出來時,真正體會到自己的行為的確讓人不舒服、讓人難受,以及最後,決定自己還要不要這樣做,判斷力與控制力會這樣一次次的被建立起來。
最常遇到的是說不好聽的話,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同儕相處的時候,會無意間聽到一些話,不知道為甚麼大家聽了會笑,所以,也跟著學習到也會說出來給別人聽,但是,關於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和內涵其實未必是了解的。當在教室中說出來時,老師會找時間個別與這個孩子對話,告訴說這句話的孩子,這個話的真正意思,以及別人聽到的感受,有時候聽到的孩子也會真正很生氣,會讓別人看到,在讓孩子知道真正的意思之後,再選擇還要不要再講。因此,這個講與不講的選擇是孩子自己做,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如果選擇不講,或偶而還是會忘掉,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小孩到最後都可以不講了,那麼我們可以看見孩子的判斷力與自我控制力是被慢慢地建立起來的。
這是建立未來,當孩子遇到有人,可能是朋友,叫他做不對,甚至是違法(像是吸毒)的事情的時候,他自己有能力去判斷做什麼,會產生什麼後果,最後,再決定如何做選擇。
我們不可能永遠在孩子身邊幫他面對外界所有的問題,去除掉所有的挫折(就如同黃心怡老師說,"孩子越小面對到挫折,就可以讓他早一點學習到如何面對挫折",復原能力也就可以建立起來。),但我們可以在他成長過程中,從小學混齡環境開始,給他機會學習,任何相處會自然而然,甚至是必定會遇到的問題,都是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們同理陪伴他面對挫折的難受心情,平靜下來後,教他怎麼去看待問題,跟他討論他可以怎麼做,有哪些可做的選擇,也讓其他的孩子知道這個孩子的感受,其他的孩子也同樣能夠學習到如何與同學相處。
這既然是一個學習過程,也因此沒有快速的捷徑,是需要時間的,老師不會放過每一次發生的機會,每次機會都是老師幫助孩子學習的時機,而這個過程雖然沒有快速的捷徑,不是一兩天就會改善的,但是通常孩子們都出乎意料之外的,可能在一兩個月之內,不會再做出不適當的言行。
我們認為這個過程值得等待,也非常令人感動,因為是孩子自己決定選擇不要做的。
#啟心 #蒙特梭利 #判斷力 #控制力 #同理心 #學習機會 #時機 #小學 #自學團體 #教育理念
備註:這幾顆粽子是昨天早上孩子們在教室包的,自己包的粽子就是特別好吃,還帶了好多自己包的粽子要給親朋好友們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