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完成小規模事務/事物累積起來的經驗帶來自信與面對未來的力量]

我們一直在思考,教育到底應該帶給孩子什麼?
是造就出一個不會出錯的百科全書嗎?
還是像電腦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一種input,一種output?

我們希望藉由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帶領孩子成為一個對自己有自信的人並且激發孩子對生命的熱情。
可惜現在的教育,以分數來評價孩子,孩子多半沒有自信,也認為自己做不到。

但在我們的教室裡,我們帶孩子嘗試去做,出錯了可以修正,出錯是被允許和被鼓勵的,因為在出錯中,才可以發現不清楚的地方在哪裡。
孩子藉由每一次的嘗試、出錯(Try and Error)和修正中,建立起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的自信,且完成時候產生的滿足感,這些累積的經驗、自信與滿足,都將能帶領孩子面對未來更為艱難的挑戰!!!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藍光教父 中村修二 在他的新書"去做狂野的夢"中,所提到的自信、幫助孩子發現他自己,給孩子面對未來困境的養分等等,都是我們覺得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這些經驗並無法由現在的考試制度中得到。

‪#‎自信‬ ‪#‎中村修二‬ ‪#‎諾貝爾獎‬ ‪#‎考試‬ ‪#‎教育‬ ‪#‎啟心‬

[Quote]"儘管到頭來我並沒有成為物理學家,但打從孩提時期所培養出的自信,卻成為我出人頭地的關鍵。小時候發呆的習慣,可能就是讓我對「多思考」的個性感到有自信的原因。雖然每個人都有值得自負的專長,但我依舊認為用考高分的態度工作,不會讓人產生自信心。因為這只不過是在分數上玩數字遊戲而已,而且還會害怕他人的分數趕過自己, 進而產生無謂的不安感。

我認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幫孩子找出屬於自己的自信源頭,並且視為個人的特性加以培養。只要能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特性,即使無法成為如同愛因斯坦般的天才,也能透過後天努力讓自己成為愛迪生般的努力型科學家。

此外,還要培養孩子用自己的實力面對挑戰。當然,這不是鼓勵孩子直接進行大規模的發現、發明,而是要孩子親自處理小規模的事物,然後漸漸地從中獲取自信心。

因此,我認為必須輔以正確的教育制度,才能順利引出孩子的特性。而且不論眼前的孩子擁有何種特性,只要能確實理解事物的本質,我們就該全力稱讚這一類的孩子。"

http://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5/11/13/bookforwor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spir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