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蒙特梭利」式的翻轉教育

 

Greg MacDonaldAMI蒙特梭利小學教師培訓師,也是王老師在聖地牙哥培訓中心受訓時的培訓師之一。

 

他這次來台有數場演講,11/20特別為家長進行一場「6-12 歲的發展新關鍵—小學不是幼兒園的延伸」的演講。

其中,有幾個重點,他特別花很多時間,闡述蒙特梭利教育特別關注的教育理念,我們覺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這也是我們一直認為蒙特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在本質上觀念上有很大差別之處,其實蒙特梭利雖然發展了超過百年,但可稱為是另一種翻轉教育

首先,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學習需要靠自己,就像是孩子學走的時候,家長並不會說:「來,孩子我們來上走路課吧!」,孩子自己學會了。有一個孩子跟蒙特梭利說:請幫我,讓我自己做(help me to do by myself),孩子想要靠自己的能力來完成某一件事情。所以,孩子也是自己學會或是自己教自己(You taught yourself)。只有靠自己才得以學會,惟有自己教導自己,包括犯錯也是孩子很重要的發展經驗與過程,經過練習、練習、再練習的過程,才得以「建構自我」(self-construction)的能力。(編按:舉一個在我們文化中的例子,就算是大廚說得一口好菜的做法,但是沒有親身下去做,是學不會的)講再多的道理也不等於學會。作為成人的我們,扮演的是觀察者/旁觀者(spectators),而不是參與者(participants),若成人成為參與者,就會妨礙、中斷、打擾(interrupt)孩子的發展,但也不是被動的甚麼都不做。成人有兩個重要的角色,就是扮演支持者(supplier),提供材料和工具,以及扮演僕人或是服務者(Servant)

  

孩子就是自己的自我建構(蓋自己房子)的專家,Greg用蓋一棟房子來形容,蓋房子最重要的是地基,地基要穩,需要提供孩子工具和材料,而建構自我的架構中,包括身體上的、知識上的、人格特質個性上的、社會化、道德上、精神上、創造力、情緒上、藝術上、科學上等各方面(Facets)的建構,我們給孩子工具和材料,當他們對什麼特別著迷或有興趣時,我們就支持他們,當孩子想要更多時,我們就給他們更多更深入的東西。
 

7886de23d6049f5d-photo.JPG

(啟心的孩子在組裝花架)

IMG_3320.jpg

(啟心的孩子在組裝花架)

38c5237eb8ed5df2-photo.JPG

(啟心孩子組裝完成的花架)
 
 

蒙特梭利博士花很多時間在觀察孩子,她發現孩子的發展分為四個發展階段,第一發展階段是0-6歲,第二發展階段是6-12歲,第三發展階段是12-18歲,第四發展階段是18-24歲。

 

第一發展階段,孩子的重要發展特色是他們有吸收性心智,就像是海綿一樣吸收他們所感受接觸到的一切、這個階段的敏感期,像是有觸覺敏感(教具中的沙紙板就是呼應孩子的敏感期而發展的),動作上的發展(像是拿筆的動作,是自己教會自己的)、語言上的發展、開始認識世界,以及孩子很喜歡問這是什麼(what?)

 

第二發展階段,孩子的重要發展特色是與家人分開、身體體力及耐力的發展、群聚本能及道德發展、英雄崇拜、想像力、偉大的工作(great work)、宇宙教育(universe)、發展抽象的能力、責任感、發展智力,以及會問為甚麼(Why)、如何(How)

 

unnatural environment->unnatural behavior

natural environment->natural behavior

 

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在孩子不同的成長發展階段要給予不同的發展環境,準備好的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在預備好的環境中,可以看到孩子是專心的、工作認真的、行為正常的,也會主動照顧環境,所以有人用正常化(normalized)來形容蒙特梭利的孩子(normal child, normal behavior),這是相對於在不是normal environment下的不專心、不自然等的行為反應。

 

Greg曾在傳統小學任教,他發現下課休息時間,孩子們在操場玩,400多個孩子,一個老師,不用大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夠玩得很開心。這就是蒙特梭利博士所觀察到的在一個預備好的環境和有限的自由之下,孩子們可以遵守規則、有秩序的,從中學習並得到很好的發展,在操場的活動中,不但是鍛鍊身體,也可以是發展社交技巧和發揮創意的地方。 
 
85f4901e706d7442-photo.JPG
(啟心的孩子在玩球)
 
 

孩子們也需要鍛鍊心智的操場(playground for the mind),讓孩子們自己教自己。

 

第一發展階段是認識世界、第二發展階段是認識宇宙,孩子們會問為什麼(why),和如何(how)? 環境必須是互動的,把世界(world)和教室(classroom)連結起來,因為宇宙有很多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所以孩子們在學習時需要很多的想像力,和一些經驗的連結。這階段中,大腦正組織觀念和想法,孩子們傾向去參與團體工作,身體和心理的發展也更為強壯,過去孩子跌倒可能需要很多安慰,但第二階段的孩子不用安慰,且變得很堅強。此外,發展更多的道德觀,在衝突中對於公平與否,是否是對的會有很多自我辯證或是與人討論爭論的過程。這個階段發展社交技巧也是重要的,孩子們打棒球時可能會花50分鐘爭論(arguing),在這個時候,成人要深呼吸,打球並不重要,孩子們練習爭論(或討論)可以學會如何解決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成長。

 

Montessori Discipline= Self Discipline

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可自由地學習,但自律很重要,而這個自律需要由內而生的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大人強加的。孩子要去發展這個能力和技巧,例如設定目標於期限內完成、自己安排想做的事情,自己測試自己的程度,而這樣的能力如果能做到,對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用的。

 

Greg提到他常遇到孩子已經畢業長大的家長,他請他們說說對蒙特梭利孩子的看法,他說,家長通常會用兩個詞來形容孩子,一是快樂、二是成功,這裡的成功不是指說有錢,而是指孩子是熱情於他所做的事情,或是他是受歡迎的人,而何以孩子能得到這樣的看法,那是因為孩子在發展階段心智需求(mental need)有得到滿足,在孩子發展中,孩子所需要的不需要和家長抗爭就可以得到或是使用到(或者說是得到支持,讓孩子可以經驗到)。不剝奪孩子自己能夠經驗到和學習到的機會。家長需要先不介入,先觀察,必須要克制自己不介入,讓孩子自己練習解決自己的問題,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解決自己的挫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家長先不介入,但觀察,就是一種滿足孩子心智發展需要的事,若想介入,也需要得到孩子的許可再介入。尤其在青少年階段,更需要獨立,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讓他自己做(help me to do by myself),而這個原則不管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是適用的。提供必要的協助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提供技巧,跟他們分享經驗,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孩子所經驗過的沮喪、悲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是必要重要的養分,大人不該剝奪。

 

以上這些是啟心歷次在家長工作坊、說明會、家長會談常常說的,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家長不要介入,家長給予過多的干涉,以後這個問題就變成是家長的責任,而不是孩子的責任。 

一般教育觀念談的是今天老師要什麼內容,用哪一家出版社的教科書,出哪一個版本的考題;孩子一定得要老師才會?怎麼可以孩子是向其他的孩子學會的呢? 老師是不是不盡責?   

孩子天生而來有學習的欲望和能力,老師需要帶領孩子去領會如何去學習,提供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這是老師該做的,但孩子學的內容、深度、廣度,老師會適時提供支持,其他學不學得會,學得多深,最後一步都是孩子自己做到和完成的。

這樣的「蒙特梭利」式的翻轉教育,有興趣進一步認識我們的朋友,請臉書粉專按讚追蹤,2020/1/4(六) 啟心說明會歡迎參加~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20202

也歡迎啟心臉書粉絲專頁按讚,持續追蹤我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spiring 的頭像
    Inspiring

    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 Inspiring Montessori Education

    Inspir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