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Smartphones Destroyed a Generation?

智慧型手機會摧毀一個世代嗎?

這篇文章出自 Jean M. Twenge 博士在2017年8月22日上市的新書," 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y--and Completely Unprepared for Adulthood--and What That Means for the Rest of Us"

作者將出生於1995~2012年的孩子,這些從小跟智慧型手機一起長大的世代,稱為"iGen",中文或可以翻譯成i世代。

這些孩子(iGen)在上高中以前有屬於自己Instagram的帳號,比較起來,千禧世代雖然和網路一起成長,但不會隨時包括白天和夜晚在手上展示他們的生活。最大的i世代成員在他們早期的青少年時期,也就是那個時候(2007年)iphone出現,而在當他們進入高中時,ipad(2010)推出。

一份2017年對5000名美國青少年做的調查顯示,每四名青少年中有三名有iphone。

從iGen的社交交流到心理健康,智慧型手機快速的改變青少年的生活,而不論是在國家哪個角落、不論何種家庭形式、貧窮或富有、或是種族背景、都市、城鎮或鄉村,只要有基地台,孩子就會活在他們的智慧型手機中。

這帶來正面的、負面的或者正反都有的影響,像是,比起過去,現在的青少年在身體上更為安全,更少遇到交通事故、接觸到酒精、很少有酒精成癮或伴隨的疾病發生。但心理層面上,從2011年以來,沮喪和自殺的比例直線攀升,這並不是誇張的形容i世代這十年來所面臨的心理健康危機,而這惡化的情況大部分可以追溯到他們手機的使用。

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帶來對青少年(8年級-14歲、10年級-16歲、12年級-18歲)的影響(比起過去嬰兒潮世代或是X世代)包括

*較少外出(less go out)

*少約會(less likely to date),在實際見面之前會先用文字溝通,覺得對方是個可以Talking的人再約會,青少年懷孕也變少非常多(2016年出生率較1991年降低69%之多)

*更晚取得駕照(多數青少年沒有取得駕照的急迫性,因為父母是很好的司機,除非他們被父母嘮叨催促去取得駕照)

*打工者變少:不太需要錢,亦無機會學習了解金錢的價值、管理他們自己的錢。

*較晚才學習成人該負的責任(結婚或開始工作):

承擔成人的責任方面,X世代已經較嬰兒期晚了,比起千禧世代、和iGen又更晚。兒童期似乎延續到了高中。18歲像以前的15歲而15歲像以前的13歲。

會有這樣的轉換是因為經濟和教養的轉變,知識經濟讓受更高等教育更受重視,因此父母希望孩子呆在家學習,然而,孩子也願意待在家,倒不是因為他們好學,而是他們的社交生活就是活在手機中。有許多數據顯示比起1990年代,2010年的8、10、12年級的孩子花比較少的時間在功課上,因此,iGen應該比起X世代有更多休閒的時間。然而,他們花時間在手機、在房間、或是獨自一個人,而且常常感到沮喪。雖然青少年待在和父母同一個屋簷下,但不能說青少年和父母是親近的,他們並不關注他們的父母。2015年青少年和朋友在一起的比例較2010年下降了40%。

*不快樂(unhappy)

青少年若比平均花在螢幕時間更長的話更有可能不快樂,而青少年若花更多的時間在"非"螢幕的活動上則更傾向會快樂。所有的螢幕活動都會連結到較少的快樂,所有"非"螢幕的活動則會帶來更多的快樂。具體的時間來說,8年級生花超過10小時在社交媒體上,會有超過56%比使用時間較少的人,傾向說他們不開心;使用6-9小時則有47%表示不開心,這主要是與人互動有關,若花超過平均時間和朋友一起玩的青少年,僅有比20%少的人會表示他們不開心。

*沮喪(depression)

花越多時間在螢幕上的青少年,就越會有沮喪的症狀。也有可能是不開心的青少年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上。
最新的研究顯示社交媒體的使用確實會導致不開心。
雖然社交網路提供我們與朋友進行連結,但從數據上來看,iGen的青少年卻是寂寞孤單的一個世代。就世代來說,青少年花更多的時間在智慧型手機,較少的時間與人進行社交互動,而且普遍來說,較容易感到孤獨。
8年級的孩子若是重度社交媒體的使用者,會增加他們感到沮喪的風險27%,而若是有運動、參與教會活動,甚至是做功課的青少年都會降低這樣的風險。
青少年一天花超過三小時在電子裝置上,會有35%可能有一個自殺風險因子,像是自殺計畫。
青少年在隔絕的狀況下長大,有好有壞,從2007年開始,青少年的殺人率降低,但自殺率增加,2011年24年裡第一次青少年自殺率高於青少年殺人率。
沮喪和自殺的原因有很多,太多的科技不是唯一的原因,美國人吃抑鬱劑的人口較以往為四倍之多。
2015年女孩覺得不開心的比例較2010年為高,而且比起別人怎麼想或怎麼說,她們更重視Instagram上的按讚數量。女孩自殺的比例更高,而她們更容易覺得經歷到網路霸凌,女孩更容易以破壞社交地位和關係來進行霸凌。

*睡眠時間減少

很多大學生睡覺前最後一件事、起床後的第一件事都是看手機,手機都放在可以隨時容易拿到的位置,例如放在枕頭邊,有些人會用網路成癮來形容。但這對青少年來說,不是好事,青少年應該要有9小時的睡眠,但較2012年,2015年增加22%青少年的睡眠少於7小時,主要原因是因為智慧型手機,看書或看電視其實都不太影響睡眠。睡眠剝奪將會導致很多問題,例如思考、疾病、體重增加和高血壓等,也會影響心情,例如沮喪或焦慮。

*成年後的影響

智慧型手機不只影響孩子的青少年時期,也影響了成年之後。青少年期曾經有沮喪經驗者,成年後至少半數還是會感到沮喪。青少年是學習發展社交技巧的關鍵階段。因為青少年較少與朋友面對面接觸,因此,青少年也少有機會可以練習社交。未來十年很有可能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成人知道如何運用正確的表情符號,但卻不會用正確的臉部表情。

對於限制青少年使用科技或許是不切實際的需要,把iphone從孩子手上拿開或許很困難,但讓孩子學會負責任的使用手機是重要的,我們教導孩子必須要有節制的使用。超過兩小時以上的電子設備使用會顯著的影響到心理健康與睡眠時間,而平均孩子每天的使用時間是2.5小時,設定一些溫和的使用時間界線則可以讓孩子避免養成壞習慣。

作者也看到了一些希望,因為孩子們自己也開始感覺到無所不在的手機帶來了困擾,當孩子們見面聊天,一個孩子說,另一個孩子卻只注意著手機時,說話的孩子也會感覺到受傷,也不喜歡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別人卻只注意著手機,孩子也慢慢開始對手機感到反感。孩子的覺醒也會是一件好事。

Source: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7/09/has-the-smartphone-destroyed-a-generation/534198/

Amazon書籍購買: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ISBN=1501151983/theatla05-20/

 

arrow
arrow

    Inspir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